(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106、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1961年;70、新中国建立后出现三个经济振兴时期是★:1949到1957年★★,1956年到1966年★,改革开放以来★★;
38、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1★、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哪三位一体的混合物: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6★★★、《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7★★、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早期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0、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席位是:1971年10月联大26届会议;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4)(1899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1、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在什么改革时期: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8、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 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 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根本原因: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4、第一次战争时,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
84、提出“铁血政策★”采用王朝战争方式统一德意志的是★★:普鲁士邦国宰相俾斯麦★;
3★★★、抗日战争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片面抗战路线★;由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99★、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1、法国共和制度确立标志: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5★、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典型地说明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日。
32★★★、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26★★、中国近代史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6)开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民族革命,是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之一。
49、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1955年万隆会议;
4★★★、在抗战初期认真抗日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110、标志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苏共被排挤出政权的事件是★:“八一九★★★”事件;
87、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运动利来平台★★★、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60、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个重要改革时期,依次分别是★★: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未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63★★★、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的《民法大全》★;
30多万同胞被日本鬼子杀害★★★。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对中国军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史实确凿,铁证如山。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48、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1954年瑞士日内瓦会议★;
89★★、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是:《宣言》;54、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巴黎公社的建立★★★;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77、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与权力分别为: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
93★★、提出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任务的是: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
45、1990年和1991年台湾与大陆分别成立民间团体进行对话,他们是:台湾的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大陆的海协会,会长汪道涵★★;
59、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
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动。
66、17世纪初统治英国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属于什么王朝:斯图亚特王朝;
92、1917年11月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54、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是: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后访问美国;
10、整理:1895年《马关条约》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回归中国★,1949年蒋介石盘据台湾,1950年美国侵朝战争把第七舰队开进中国台湾海峡,1979年全国人大提出和平问题方针★,八十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问题★★。1990年和1991年海峡两岸分别建立了两岸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基会★★★、海协会)实行经济政治对线年江提出问题的八项主张,是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76★★、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论基础源于: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思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4、中国同盟会(1905年)★:政治纲领: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0、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配合抗日★。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8、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加强了★★: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与经济联系;
56、1985年,明确提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57★★★、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102★★、冷战内容包括:政治上的杜鲁门主义,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的北约的建立★★;
103★、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表现在:政治上社会主义政权的扩展★,经济上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军事上的华约组织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18561860年)第二次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同样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111、欧洲联盟建立于:1993年底★★;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表现是:一超多强★,一超是美国★★★,多强包括了欧洲、日本、中国、俄罗斯。
(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52、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是:1978年底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8利来平台★、焚烧圆明园的事发生在:第二次战争(19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
2★★、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高中历史必修一有哪些重要知识点?将知识点做成框架图可以方便学生记忆理解。下文有途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精细思维导图★,供参考!
9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56利来平台★★、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俄国罗曼诺夫王朝;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96★★★、建国初巩固政权的三大事件是:基本解放全国领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7、1940年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46★、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40、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正式提出是在:1964年第三届人大周恩来提出的;41、领导下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
44、香港澳门回归日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